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成果快讯 >

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一)寻乌县治理废弃稀土矿山成效显著

  • 2022-06-05 17:22:34
  • 来源:江西省自然资源厅
  • 0
  • 0
  • 添加收藏

前言: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战略任务,是纵深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必然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自然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自然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大力推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取得了良好成效,涌现出了一批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比较显著的典型案例,这些案例兼顾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生态问题的典型性、修复手段和方法的综合性,较好地践行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我省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第一批)
案例(一)

“三同治”模式让试点变全国示范——寻乌县采取“生态修复+N”治理废弃稀土矿山成效显著


一、基本情况近

年来,寻乌县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创新实践“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的“三同治”模式,投入资金近10亿元,统筹推进矿区水域保护、矿山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得益彰的新路径,修复模式成为全国废弃矿山治理典范。


二、修复模式

寻乌县打破原来碎片化的治理格局,成立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办公室,通过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和成立生态基金,以小流域为单元,一体化推进区域内“山水林田湖草路景村”等多要素整体修复、系统治理,并通过“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光伏”、“生态+旅游”等方式导入产业,实现了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


三、效益分析

通过治理,寻乌县修复废弃稀土矿山14平方公里,项目区植被覆盖率由10.2%提升至95%,单位面积水土流失量降低了90%;改造低质低效林1000余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800余亩,利用矿区整治修复土地种植经济作物5600余亩;光伏年发电量4000余万千瓦时;利用综合整治后形成的存量工业用地,吸引上百家企业入驻,新增就业岗位万余个,直接收益逾6亿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体育健身等产业,年接待游客约10万余人次,“废弃矿山”重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修复后修复后

以上内容节选自《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第一批)》

推荐阅读:

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二)芦溪县采取“生态修复+种植”为群众增收
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三)兴国县“生态修复+土地整治”模式
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四)永新县采取“生态修复+文旅融合”推动产业转型
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五)景德镇市采取“生态修复+文化保护”
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六)新余采取“生态修复+新能源”废弃煤矿再现辉煌
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七)南昌市“生态修复+绿色公园”重现矿区绿水青山
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八)瑞昌市“生态修复+产业聚集” 城郊矿区升级发展
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九)瑞金市“生态修复+红色文化”开拓“红色”发展
江西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十)贵溪市采取“生态修复+文旅休闲”助推乡村振兴
​​​​​​​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