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秦岭华阳川铀矿区外围取得找矿新成果
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摘要:通过空-地-深专项地质调查,在华阳川矿区外围新发现6处铀多金属矿(化)带,提交3处找矿靶区,提出华阳川地区具有3期铀成矿作用和3种成矿类型的新认识,建立了华阳川地区铀多金属成矿模型,探索了高山峡谷区铀矿综合找矿方法,为该区后期勘查开发及铀成矿理论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1.项目概况
“陕西华阳川地区铀多金属矿调查评价与勘查示范”子项目,归属于“秦岭成矿带文康-凤太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承担。工作周期为2016—2019年。主要目标任务是以铀矿为主攻矿种,兼顾铌、铅、稀土等其他共(伴)生矿种,以华阳川地区(图1)为工作重点,开展专项地质调查工作;坚持科技创新,解决制约找矿的关键地质问题,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及勘查部署建议,推进华阳川铀多金属资源基地建设。
图1 小秦岭构造带(陕西境内)地质简图
2.成果简介
(1)在华阳川矿区外围新发现6处铀多金属矿(化)带,提交3处找矿靶区。根据1∶1万航空磁放测量在华阳川矿区外围圈定的铀异常,开展1∶2.5万专项地质调查,在重点区段开展1∶2000活性炭氡及坑内伽马测量、激电测深,在华阳川矿区外围新发现鹰嘴崖、杏儿岭、草坪沟、冰凌沟、塬头和文公岭6处铀多金属矿(化)带(表1),经剥土刻槽和少量钻探揭露,提交鹰嘴崖、杏儿岭和草坪沟3处铀多金属找矿靶区,按铀矿工业指标共圈出铀多金属矿体14 条,矿化体多条,其中铀盲矿体3条,在草坪沟发现铀稀土伴生矿体。找矿靶区内铀多金属矿体密集发育,矿体具有一定规模的长度和厚度,铀品位0.052%~0.135%,铌品位0.03%~0.15%。铀矿物以铌钛铀矿为主,含少量晶质铀矿、钍石、铅贝塔石,伴生的稀土矿物主要为褐帘石、独居石,并含少量方铅矿。
表1 华阳川地区铀多金属矿简表
备注:*为本项目新发现铀多金属矿(化)点。
(2)华阳川外围新发现吕梁期伟晶岩型铀矿。根据野外观察,矿体呈较大规模的花岗伟晶岩脉体赋存在太华岩群中,赋矿岩脉具有明显的交代残余结构和混合岩化现象。含矿岩石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829±12Ma~1873±10Ma,属吕梁期,推测其成因可能与华北克拉通基底固结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3)建立华阳川地区铀多金属成矿模式(图2)。提出铀多金属矿具有多期叠加复合成矿的特征,成矿类型划分为:钾长花岗伟晶岩脉、碳酸岩脉(石英方解石脉)、花岗细晶岩脉(构造破碎蚀变岩)3种类型,成矿期划分为吕梁、印支和燕山3期(表2)。钾长花岗伟晶岩脉铀矿可能与吕梁期华北克拉通南缘基底地壳演化有关,碳酸岩脉型铀矿(石英方解石脉)与印支期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碰撞过程有关,花岗细晶岩脉型铀矿可能与燕山期秦岭造山带陆内碰撞、
伸展作用有关。
图2 华阳川地区铀多金属矿成矿模式示意图
1—太古宙太华岩群片麻岩系;2—中元古代中酸性侵入岩;3—侏罗纪—白垩纪二长花岗岩(华山岩体);4—中条-吕梁期伟晶岩型铀矿(化)体;5—印支期碳酸岩型(石英方解石脉型)铀矿(化)体;6—燕山期构造热液脉型铀矿(化)体;7—花岗细晶岩脉;8—(石英)方解石脉;9—石英脉;10—断裂破碎带;11—黑云母化;12—高岭土化;13—硅化;14—褐铁矿化;15—绿泥石化;16—过渡界线;17—含矿热液运移方向
表2 华阳川地区铀多金属矿成矿类型、成矿期划分
(4)探索华阳川地区铀多金属找矿方法。已往华阳川地区采用水化学圈定放射性异常+地面伽马测量探测的方法组合寻找铀矿,但工作实施一直受限于地形陡峻和地表覆盖,使得找矿效果不佳、效率低下。通过实践,对高山峡谷区硬岩型铀矿快速定位技术方法进行了探索,认为采用大比例尺航空磁放测量+大比例尺专题地质填图和重点地段采用活性炭氡+坑内伽马测量,是高山峡谷等复杂地区实现硬岩型铀矿快速定位的关键技术方法。
3.成果意义
在华阳川矿区外围新发现鹰嘴崖、杏儿岭、草坪沟、冰凌沟、塬头和文公岭6处铀多金属矿(化)带,并提交3处铀多金属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找矿勘查工作部署提供了空间。在华阳川地区铀找矿实践过程中,建立了华阳川铀多金属成矿模式,探索了硬岩型铀矿快速定位的有效技术方法,对探寻铀矿源体(层)和快速定位矿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华阳川吕梁期伟晶岩型铀矿的发现,改变了华阳川地区只有印支期、燕山期铀成矿的传统认识,为华阳川地区铀找矿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对支撑华阳川铀成矿理论创新、促进铀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 李普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