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成果快讯 >

云南中部易门地区地质调查最新成果,发现约40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

  • 2019-06-10 15:55:39
  • 来源: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 作者:刘军平 李静等
  • 0
  • 0
  • 添加收藏

来源于《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快讯

摘要: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厘定了调查区前寒武纪地层格架、变质变形特征及构造样式,对原“昆阳群”的层序重新认识,并从中解体出一套古元古代地层(易门群)。在易门群亮山组首次发现了保存较好的宏体多细胞生物化石,同时查明了400km2左右的富硒土壤。在禄丰组一段顶部灰紫色粉砂质泥岩中发现恐龙化石,在中侏罗世的地层中新建了以弓鲛类(软骨鱼类)为代表的新庄动物群。新发现多处铜、铁、银(矿点)矿化点,总结了区内成矿地质背景条件及成矿规律,划分了成矿远景区,为后续立项和区域找矿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1.项目概况

调查区位于滇中易门地区,区内主要是元古界、古生代、中生代的地层为主,其间发育少量辉绿、辉长岩脉,山麓边缘分布有新生代地层,盆地内为第四系。“云南1∶5万二街、易门县、鸣矣河、上浦贝区域地质调查”子项目,归属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承担的“龙门山-滇中成矿带通安和宁蒗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由云南省地质调查院承担。工作周期为2016—2018年。主要目标任务是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开展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系统查明区域地层、岩石、构造特征和成矿地质条件。

2.成果简介

(1)采用多重地层划分原则,对全区的地层单元进行划分、对比,初步查明了各地层单元的沉积特征及接触关系,确立了工作区地层层序。查明了测区各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与正式岩石地层单位间的匹配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区内的岩石地层系统,划分组级填图单位31个、段级填图单位30个,确立了非正式填图单位11个。

(2)通过本次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年代学依据,从位于易门-罗茨断裂西支以西因民组、黑山组及美党组重新厘定为古元古界易门群,其细分为6个组级单元:古元古界阿不都组、罗洼垤组、亮山组、永靖哨组、西山村组及杉木箐组。并得到大批1.85~2.45Ga同位素年龄;易门群记录了“Huronian冰期”事件、Lo-magundi事件、Columbia超大陆事件等一系列地球早期的重大地质事件。

(3)在滇中易门地区亮山组灰黑色炭泥质板岩中首次发现了保存较好的宏体多细胞生物化石(图1、图2);在中侏罗世老罗村组中新建了以弓鲛类软骨鱼类为代表的新庄动物群(图3);在禄丰组一段顶部灰紫色粉砂质泥岩中多处发现恐龙化石,其中栗树村保存较为完整(图4);在早寒武世渔户村组磷块岩中发现小壳化石及牙形石(图5)。

图1 宏体多细胞化石形态图

图2 宏体多细胞化石CT扫描图

图3 新庄动物群化石特征

a—后甸弓鲛鳍棘;b—后甸弓鲛牙齿

图4 恐龙化石腿骨特征

图5 早寒武世渔户村组磷块岩化石特征

a—小壳化石;b—牙形石

(4)区内昆阳群及易门群发育大型逆冲走滑构造,且被柳坝塘组不整合覆盖,其沉积作用发生在1000~900Ma,表明不整合面之下的逆冲走滑构造系统可能是格林威尔期碰撞造山活动形成,这个不整合面实际是格林威尔期的构造界面。

(5)在云南易门地区圈定约400km2的富硒土壤资源。Se含量0.4~1.5mg/kg,普家村菜子山一带可达136mg/kg,可直接作为富硒有机化肥使用;富硒土壤种植的蔬菜及生长的野生食用菌均为高富硒产品,富硒土壤的发现为易门地区特色农业种植指明了方向。对区内化探土壤测量异常查证资料总结及分析,新发现铜、铁、银、硒矿(矿化)点共8处,圈定了2个找矿靶区,总结了成矿规律。

3.成果意义

(1)在地层岩石组合、化石组合和年代学特征等方面成果为滇中前寒武纪地层对比,乃至整个扬子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对比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易门地区亮山组宏体多细胞化石、渔户村组小壳化石及牙形石、禄丰组一段恐龙化石及中侏罗世老罗村组新庄动物群化石的发现丰富了滇中地区化石种类,为研究滇中地区地层生物学年代提供了依据。

(3)通过对区内化探土壤测量异常查证资料总结及分析,新发现多处铜、铁、银、硒矿(矿化)点,进一步对龙门山-滇中铜、铁、硒成矿带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及成矿规律进行总结,为区域找矿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基础地质矿产资料。

(云南省地质调查院 刘军平 李静 胡绍斌 孙柏东 宋冬虎 吕勃烨 关学卿 王伟供稿)

自定义HTML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