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永刚专栏》滑坡病害中既有工程残余抗力如何考虑

0阅读
06/18/2024 14:37:07
0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悠游2019,原文链接:滑坡病害中既有工程残余抗力如何考虑

在一些病害处治后的滑坡工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滑坡再次复活时,很多技术人员对既有支挡或加固工程的“残余”效应如何考虑,感到迷茫。在此笔者对滑坡病害中的既有工程抗力如何考虑进行说明,供大家参考。

根据我国滑坡奠基人徐邦栋先生的滑坡分析“地质八大法”之利用既有结构物分析与校核滑坡下滑力的方法,即利用既有工程的自身抗滑性能,可有效复核滑坡下滑力计算中的合理性。

如挡墙墙身的被剪断,则滑坡的下滑力的大于挡墙结构墙身抗剪强度;挡墙被推移,则滑坡的下滑力大于挡墙的抗滑能力;挡墙倾覆,则滑坡产生的倾覆力矩大于挡墙的抗倾覆力矩。同样,抗滑桩的桩身结构被剪断,则滑坡的下滑力的大于抗滑桩的结构强度等......也就是说,这些“力不能支”的支挡、加固工程,已经对自己所的处治的滑坡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些“抗力不足”的既有工程的支挡、加固,则滑坡的稳定性就可能更低。这就说明,这些“带病作业”的既有支挡、加固工程仍在坚持的奉献着自己的最后一丝力量。因为,滑坡没有被有效的进行支挡、加固,错不在它们,而在设置或施作它们的人。对于它们来说,只能竭尽全力的去奉献,哪怕是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对于它们来说,它们都来自于大地母亲,最终魂归大地也是一种最好的归宿。
综上,对于“带病作业”的支挡、加固工程,本身它们就属于大地,这就要技术人员在滑坡病害中既有工程残余抗力分析时,也应把这些工程看作是大地的一份子,不要强行把它们与大地人为的分隔。
因此,既有工程所在的病害滑坡分析中,应将既有工程看作特殊的岩土体,而将它们与滑坡“打包”当作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因为它们已经与大地溶为一体而奉献了一切,为什么要将它们与大地分开呢?强行将它们与滑坡分开,不但造成滑坡分析的难度增加,其准精确性也是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何不将它们与滑坡之间的作用力作为“整个体系”的内力考虑呢!毕竟如果没有它们奉献最后一丝力气,病害滑坡的稳定性肯定比现状具有更低的等级。
由此,滑坡病害中既有工程残余抗力虽然可以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后得出,但这个残余抗力也已经体现在了滑坡的整体稳定性上。因此,在病害滑坡的稳定性、滑面参数、下滑力等计算分析中,就宜把它们当作病害滑坡的特殊一份子,而不要区别人造工程还是自然工程。
基于此,那些执拗于病害滑坡中既有工程还有多少残余抗力可以利用,一定要量化这个残余抗力的声音可以放弃了,而宜将这些“带病作业”的既有工程当作是滑坡体系中的一份子,在整体上考虑它们的作用力就足够了。


作者:成永刚,博士,教高,注册岩土工程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滑坡与工程边坡分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非饱和土与特殊土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交通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会员,中国国家公路建设项目评标专家,四川省交通运输专业人才教育专家。

精彩推荐
热门评论
发表评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