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脚爬客”,搜索地学博士李鑫的“脚印”,几乎每次都是在各大世界级或者国家级的地质公园里,与众多科普志愿者一起探索地学的奥秘,足迹覆盖大江南北。
这款由李鑫创立的国内首家专注于地学科普自然体验网络社区里,汇集了数万名地学科普、自然教育的爱好者,还有数以千计的专业科普志愿者。仅去年一年,他们就开展了数百场地质公园科普活动。
一次畅谈吸引了多位地质公园负责人
“地球太奇妙了,太多的地理科学等着我们去研究,体验和分享。”打小就迷恋大自然的李鑫,喜欢登山、徒步、游泳,甚至每两年都会喜欢上一个新的户外运动,“为的就是从不同的领域去研究大自然”。
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读本科和研究生时,李鑫选的都是地质工程方向。研二那年,他甚至跑到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在西北大漠里待了整整一年,去戈壁滩采样做实验,研究黑河古河道调水后的生态治理。
2011年,李鑫辞职回到母校攻读环境地质方向的博士。他所在的课题组开始涉足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和地质公园领域,他也多次奔赴广西、山西、福建等地,参与了当地地质公园项目的申报、规划和建设。
地质公园最初由欧洲发起,旨在促进地球生态地质保育及人类生存发展。在北京召开的第一次世界地质公园年会上,李鑫发现,国外的地质公园建设,不仅与自然环境结合紧密,更要求开展一系列科普活动,让每一个当地人都了解地质公园,推动全民科普。
结合项目经历和个人研究,李鑫在一次全国地质公园工作交流会上畅谈自己的思考,没想到,一下子吸引了好几位地质公园管理负责人前来“取经”。
“地质公园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很多地方缺乏指导,他们不了解如何建设、怎样升级。”为了给予对方细致专业的解答,李鑫搜集资料并结合项目经验,带领课题组分门别类整理出了100多个文件夹,免费提供给了有需求的地质公园负责人。
随着交流的深入,大家发现一对一的邮件交流,效率太低,信息更新也慢。李鑫产生了一个新想法,“何不建立一个网站,将资料和信息及时上传更新,为地质公园管理负责人搭建行业交流平台,让他们能够快速下载使用?”
说干就干,一个面向全国的地质(矿山)公园,免费提供技术支持、行业资讯、地学科普、公园宣传推广的公益性网络平台搭建起来,取名为“地质公园之家”,并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向公众推介。
将研究课题升级为创业项目
李鑫和“地质公园之家”良好的口碑,很快被行业所熟知。
地质公园的申报建设需要有科研论文、调查数据、对比研究等地质科学研究支撑,涵盖地质、生物、人文等多方面的专家,和国外相比,国内的地质公园建设差距较大。
国外的地质公园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中国的地质公园发展方向在哪里,如何因地制宜?李鑫开始从产业的视角去思考中国地质公园的未来。
彼时正逢湖北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在职科研人员、高校的博士生创业,李鑫决定将研究课题升级为创业项目。
他拉上一位同学合伙,成立武汉地学之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注册地质公园之家商标。还根据地质公园英语单词Geoparker的音译,提出“脚爬客”这一理念,倡导爱护地球、推动地质保育。
为了搜集“地质公园之家”的各类资料,李鑫去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参加学术会议时,特意观察当地的地质公园科普模式。
考察香港世界地质公园时,李鑫待了两个多月。他看到,即使修一条路,当地也会作详细周密的规划、论证,尽可能保护原貌,减少对大自然的侵扰。
此外,香港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料会以视频、PPT等信息化方式呈现出来,公众能免费下载学习。公园还配备了经过科学培训的“自然导常员”,定期开设“常规导赏活动”,“地学科普做得特别细致。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能讲一些地学知识,很震撼。”
对比之下,李鑫意识到,国内的地质公园科普推广大有可为。
恰巧在当年,广东省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的负责人主动找上李鑫,想请他帮忙招募一批地学科普志愿者。以前,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招募的志愿者,大都局限于本省,并且非地学专业。地学科普推广的难题,一直困扰着他们。
李鑫通过“地质公园之家”多渠道发布了招募信息,一下子收到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的300多张报名表,涵盖地质(构造、矿物、古生物、化石、天体)、植物、昆虫、动物、鸟类、鱼类、户外运动、传媒、影像等多个专业和职业的地学旅游爱好者。
这一结果震撼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的负责人。双方一拍即合,选出30名科普志愿者,联合举办了“2014丹霞山科普志愿者训练营”活动。
科普志愿者发挥各自专业优势,给山川河流摸底画像,分析生物多样性,调查人文历史,根据考察记录绘制研学旅游线路,形成了详细的科普报告。
大家还利用新浪、搜狐、知乎等网络媒体传播科普日记,吸引游客前往观察体验,这一创新受到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管委会的高度赞赏,也让李鑫的团队收获了项目的“第一桶金”。
2015年7月,丹霞山再度与脚爬客联手。
在第二期丹霞山科普志愿者训练营中,李鑫结合往期的经验调整实训任务,有地质遗迹、生物多样性科普讲座,实地考察科考线路,植物标本采集,绘制丹霞地貌演变图、丹霞岩层剖析图等,增加志愿者的地质科普知识和体验。
“沉积岩是地球的‘日记本’、云南石林是拔地而起的‘黑森林、丹霞地貌是大自然的印象派画作……”李鑫说,科普就是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当地自然人文历史讲述成一个个生动的科普故事,要接地气。
2017年,“脚爬客”携手国家地质公园网络中心主办的“首届最美地球印记”国家地质公园摄影大赛,获得百万人次关注。
李鑫打造的“科普志愿者训练营活动”相继入选“国土资源部科普示范活动”。2018年4月,他带领团队原创出版的科普书籍《地学真好玩儿》被评为“自然资源部优秀科普图书”。
作为国内首个地学科普App,“脚爬客”涵盖地质公园智能导览、地质公园脚印、地质公园游记等功能,为自然保护地提供申报规划建设咨询以及训练营、校园行、科普云等科普服务。
浙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河南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脚爬客”的科普创新模式,引来了全国多家地质公园的青睐。
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目前,先后与200多家地质公园达成战略合作,在重庆、广东、山东、甘肃等省打造出500多条地质科普旅游线路。
除了给自然资源保护地提供传统的咨询申报服务,李鑫团队充分利用“地质专业知识+互联网”,在活动中挖掘当地的科普价值。“比如当地,从地质公园申报到科普形象宣传、志愿者招募、公园科普解说、科普信息化,它每年都会有更新的需求”。
围绕地质公园申报咨询、科普训练营、科普教育等几大业务板块,去年“脚爬客”平台年营收近2400万元。
此外,团队承担了30余项自然保护地申报规划建设服务和百余项自然保护地线上线下科普服务,招募了25880名地学科普志愿者,举办了118场地质公园科普校园行讲座,与全国102所高校建立了合作。
李鑫举例,团队先后组织专家及志愿者仅在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就开展了10多次科普,帮当地开发出20多条地质科普游玩路线。
连续三次参与创业总结出“创之道”
成功的背后没有太多偶然。创立“脚爬客”之前,李鑫有过多次创业经历。
2006年,李鑫参与了一个升学的教育项目,老板看中了他的业务开拓能力,一次性给出30万元,让他去北京创立分公司。半年时间,李鑫拿下河北、内蒙古等北方5省的市场。可不久,因为觉得行业和所学专业相差较大,他选择离开。
2007年,他加入地大一家做非金属矿物加工的产学研企业。两年多里,由于公司的技术专家侧重于科研,对产品质量没有严格把关,企业失去市场经营不善,导致巨额亏损。李鑫被迫辞职。
2009年,一家做浅层低温能开发的校友企业力邀李鑫加盟,可这个产学研项目融资需求太大,后续投资无法跟进,经营不下去,他只得退出。
“创业就是找对人、说对话、干对事”,连续3次参与创业,李鑫如是总结自己的“创之道”。
“带头去跑市场,是初创期创始人的首要任务,一定要坚持。只有业务上的‘攻城拔寨’,才能给团队带来信心。”李鑫在北京创立的分公司,一年为总部贡献几十万元的利润,但算上他在内,分公司一共就两个人。
后来参与非金属矿物加工的创业项目,李鑫注意到,由于公司技术负责人是高校教授,日常精力集中于科研,无法兼顾产品质量。本来非常看好这个项目,可运转到第十个月时,市场就开始预警。
“初创期对产品质量把关尤为重要,要在行业内打造出自己的产品标准,在垂直领域细分市场做到第一才有机会。”这位地学博士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免责声明】本平台旨在分享和传播优秀文化思想,无任何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欢迎广大朋友投稿。扫描下方公众号二维码,关注更多及时资讯。